|
以實證醫學檢視台灣健保
|
分類:心情筆記
|
泡泡龍(fjguo) | 2008/5/19 下午 03:24:47
|
寫了一篇文章投稿自由時報,不知道會不會刊出來
----------------------- 貴報5月18日自由廣場刊載健保局龐一鳴先生『相信健保』一文,大意是說和信醫院謝副院長批評「全民健保所導致的醫學教育敗壞和醫療水準低落」沒有『證據醫學』的精神,並引用美國公共電視網對台灣全民健保的大力報導,以及貴報「台商寧返台洗腎」一文,指控謝教授『抹黑』全民和醫界辛苦建立起來的醫療和社會制度。
龐先生顯然不自知美國人羨慕的廉價健保,是建立在犧牲醫療人員尊嚴,民眾健康福利之上的。龐先生既然這麼推崇實證醫學,我們就舉個實證醫學的例子來說明。
消化不良和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的疾病,依據美國臨床系統改進組織(INSTITUTE FOR CLINICAL SYSTEMS IMPROVEMENT)在2006年發表的臨床指引,55歲以下沒有危險症狀的消化不良病人,應該先做幽門桿菌的檢查(血清或呼吸測試),如果陽性應該接受幽門桿菌根治療法,如果陰性應接受四週的質子阻斷劑治療。如果治療四週以後仍然無法改善,才建議做胃鏡。
那麼健保局的規定呢?幽門桿菌血清或呼吸測試都不給付,病人要自掏腰包。如果要處方質子阻斷劑,必須要先做胃鏡。健保局美其名的說法是胃鏡比較準確,而且可以排除胃癌的可能性。健保局沒說的是台灣醫師做胃鏡的價碼不到美國十分之一,所以用胃鏡控管比較貴的質子阻斷劑是划算的。個人沒有確實統計資料,但是猜測台灣做過胃鏡的人口比率應該是世界名列前矛的,這都是拜健保局之賜。
為什麼國外胃鏡檢查不是放在第一線呢?因為做胃鏡有其危險,而且病人非常不舒服,用胃鏡篩檢幽門桿菌是折磨病人的落後醫療。無痛胃鏡呢?健保局也不給付,不管你是連個小傷口都會痛不欲生的特殊體質,還是一百歲的人瑞,為了服用先進的質子阻斷劑,健保局都強迫你接受傳統胃鏡的折磨。
這種規定不但降低了醫療品質,對醫學教育更是莫大的傷害。學生以為肚子痛先做胃鏡再說,沒有用心評估病人得胃癌的風險有多高,更不關心病人做胃鏡有多難過,反正胃鏡在台灣是普遍又便宜的檢查。結果是臨床醫學、醫學倫理和社會醫學都教育失敗。
敝人非常同意謝教授的說法,「全民健保導致醫學教育敗壞和醫療水準低落」。
我再補充一點,國家地理雜誌四月號報導中研院謝啟瑞研究員的分析,從一九九一至二○○六年,台灣民眾平均個人醫療費用漲了三倍,健保費卻只有微幅上升。先進國家醫療費用每年漲幅都在八%以上,台灣卻只有四%。健保局沾沾自喜自己費用控制的功勞,其實是犧牲醫護人員福利和國民健康換來的。
全民健保本身沒有錯,是健保局過度壓抑醫療成本,以及無法合理籌措健保財源的問題。希望新政府能全面檢討並改善。
|
|
|
回應 (0) | 人氣 (12346) | 推薦 (5836) | 轉寄 (0)
|
|
|
慶祝520...←
上一篇
|
下一篇
→先救救台灣...
|
到第頁
|
|
|
回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