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審查會議之專家學者報告
5月19日下午立法院召開「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審查會議,衛環委員會召集委員 江玲君特地於質詢時間安排中研院院士、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研究所教授、前衛生署署長的陳建仁教授,以及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國際法學會秘書長、董氏基金會執行長的姚思遠教授,針對菸害防制修法的必要性進行專業說明,二位專家學者報告內容如下:
1.吸菸造成的疾病傷害及死亡 菸草使用是全世界迄今所面臨的最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全球已有超過五萬份的研究論文,證實吸菸與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菸草導致多達半數使用者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有600萬人死於菸害,即平均每超過五秒鐘就有一人因菸害而死亡,佔全球成人死亡的十分之一,比愛滋病、肺結核、事故傷害或自殺等死因導致的死亡人數總和還要高。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客座教授等人的研究,臺灣每年就有28,000人死於菸害。 美國衛生部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菸煙中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數百種具有毒性,至少69種成分會導致癌症。菸煙會造成DNA損壞、發炎及氧化性刺激等,甚至誘發癌症、心臟血管疾病與肺疾病;即使低濃度的菸煙暴露或二手菸,也會快速造成內皮細胞的功能異常、發炎,進而造成多項疾病。 WHO的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暴露於二手菸害者之肺癌罹患率顯著增加,其中男性增加約30%,女性增加約20%。美國疾病管制局於2006年之調查報告也指出,暴露於二手菸害之居住或工作環境,將使非吸菸者發生心臟疾病之機率提高25-30%,發生肺癌之機率增加20-30%,且沒有任何二手菸害暴露程度可被視為是無害的。 「國際勞工組織」更估計每年至少有20萬勞工在工作環境暴露於二手菸害而致死。世界銀行也指出,無菸政策有助於戒菸及降低菸草總消費量4%~10%。甚至早在2005年,由業者組成的「美國冷暖氣暨空調工程師學會」所發表的《環境菸霧》研究中強調,「任何獨立空調或吸菸室都無法完全阻隔二手菸對人體的危害」。 雖然停止吸菸24小時後,引起瓦斯中毒的一氧化碳可自體內幾乎完全排除,並且肺部開始清除痰液及其他殘渣,而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但肺癌的預防卻需要長時間,由於肺癌風險和30年前的吸菸率成正比,因此,現在努力將菸害防制工作做好,是對下一代的責任與保護。
2. 吸菸造成的經濟損失 2007年我國的可歸因於吸菸之直接與間接成本總和約在1095億元,其中直接成本占健保支醫療費用核付金額約10%,造成的經濟損失與家庭殘缺,可以靠今日推動修法全力彌補。 吸菸造成國家龐大的經濟損失,加上臺灣少子化的問題,如不確實做好菸害防制、保障下一代健康,下一代未來如何兼顧自己健康還要負擔上一代的健康成本?
3.臺灣的吸菸率 台灣成年吸菸率73年為33.4%,91年為27.0%,98年1月11日「菸害防制法」新制實施,重點包括擴大禁菸場所、禁止菸品廣告促銷及贊助,同時調高菸品稅捐等,98年吸菸率下降至20.0%,99年為19.8%。 由數據顯示,菸害防制的政策當然有助於癮君子戒菸、減少整體社會的菸品危害,只是力道應再加強。
4.預防青少年吸菸、幫助成年人戒菸的有效方式 WHO指稱,禁止菸草公司的廣告促銷及贊助、菸品容器採素面包裝、禁止菸品陳列展示、禁止加味菸品產銷等,都是預防青少年吸菸、幫助成年人戒菸必要且的方式。 國內現行的菸害防制法,雖然對菸品廣告、促銷及贊助予以明文限制,但是對於菸草產業本身進行的廣告、促銷及贊助,則無律法嚴格規範。菸商以贊助進行種樹、環保生態之旅、免費夜店派對、舉辦免費遊艇菸品促銷派對、藉名模參與公司活動曝光、偶像劇置入、或是同業聯誼活動置入,甚至是最高學府徵才博覽會等活動,一連串無視法律、不斷地遊走法律邊緣,挑戰公權力與菸害防制法規,塑造社會好公民的形象,讓大家忽略菸草傷害人體健康及破壞大地的真相,以拉攏年輕人接受菸品等,這些都令人難以置信,因而需要強力的法規與政策執行以消除這些亂象。 當菸草產業的廣告、促銷及贊助被禁止後,菸品容器成為菸草公司可與消費者密切接觸的唯一管道!菸盒採素面包裝主要有三個目的:1) 降低青年人對品牌感召力和包裝盒吸引力;2) 提高健康忠告的可信度,強化人們菸品危害的印象;3) 減少包裝潛在的欺騙效果(研究證實:包裝上淡色意圖暗示是危害低的菸品)。 根據研究顯示,菸品的陳列展示容易增強孩子們嘗試接觸菸品的企圖,也會讓成人消費者因為「衝動性購買」而削弱戒菸嘗試。菸草是成癮性商品,根據吸菸行為調查,八成至九成的成年吸菸者都有固定的菸品品牌使用習慣,禁止陳列展示只會造成青少年買菸的不便,因而減少成為菸癮者之機會。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針對加味菸品的報告指出,禁止加味菸的主要理由是:1) 加味菸大大提高青少年嘗試菸品之動機;2) 口味令青少年容易接受而開始使用菸品並成癮;3) 誤以為較一般菸品危害低。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已簽署禁止加味菸(巧克力、香草、草莓等)產銷的法案。
5. 98年執行「大部分室內無菸環境」及「菸品加稅10元」- 幫助33萬名成年人戒菸 98年1月台灣執行「大部分的室內公共及室內工作場所禁菸」,同年也增加菸品健康福利捐10元,成人吸菸率從97年的22%至98年底的20%,換言之,全國33萬成年人戒菸(幫助33萬個家庭更幸福圓滿),菸品消費量就從97年的22億包,變成98年的19億包,足足減少了3億包菸,讓國人一年減少吸食60億支菸!然而,99年因為無更進一步推動菸害防制政策,菸品消費量則繼續維持在19億包!
6.免於菸品侵害,是政府的責任、人民基本的權利 芬蘭去年宣布-「2040年將達成全國禁菸」;緊接著,紐西蘭也發表健康政策白皮書,不但宣布紐西蘭境內2025全國禁菸,更呼籲聯合國將「2040年全球無菸」設為所有會員國的目標。 「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是WHO唯一施行的公約,今年又是國際履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年。在先進各國政府接連宣布「全國禁菸」的同時,我們的衛生署 邱文達署長也在日內瓦為臺灣爭取國際空間…,讓我們民間團體、立法委員、學界代表、衛生單位一起努力合作,齊力推動符合國際「菸草控制框架公約」規範而修正的台灣「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是責無旁貸的選擇。
立法院「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審查會議-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教授報告
立法院「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審查會議-法學專家 姚思遠教授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