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人生--尊重生命【生命如時序,四季皆可展其美】
民國卅八年(1949)五月一日,我在「海宿輪」上,望著這陌生的基隆港,心中的願望是:最好今後不再有戰爭吾願足以!
1949民國38年由大陸撤退了許多軍隊到台灣,其中隨軍而來的軍中演藝人員眾多,當時我們是唱著從對日抗戰到國共戰爭的那首:
「烽火滿天,血腥遍野,中華民族遭受著,空前地浩劫…」,「怒髮衝冠憑欄處」的「滿江紅」到台灣的,之後我們這些軍中的夥伴再唱的是「保衛大台灣,保衛大台灣…」,就以我們「海宿輪」那一船就有默片時代的大明星龔稼農前輩,葛香亭葛小寶父子、曹健錢璐、吉程弘、雷鳴、常楓、魏龍豪魏蘇、還有一個大家的老朋友叫孫越的。
我們這些來自各軍種的演藝人員日後在早期的台澎金馬演出受到軍民熱烈的歡迎。
民國四十七年1958八二三金門砲戰一開始,我再次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在金防部水上餐廳三位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張傑三位將軍當場殉職,我也看到我們軍中的演藝人員們出生入死的英勇行為。 「生於舞台,死於舞台」是我早年所訂的座右銘。由軍中舞台劇開始,寓教於樂、軍民一家,從台灣本島,到金、馬前線,喚起全民、保衛台灣。而後離開軍職投入電影界、電視界數十年演藝生涯,自認應是個成功的藝人。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林治平教授,作家張曉風所發起的「送炭到泰北」行動,當時我是抱病(帶了兩根導尿管及一個半月的藥)參加的,我不斷對上帝禱告,既或有意外也情願死在中南半島。奇妙的是;我自以為是去關懷泰北難胞,結果經由一個難民村的幼兒病死於我們眼前,這讓我重新反省自己走過的歲月及經歷。我體認到:今後我要面對的不應只是看我演出的觀眾,而那些弱勢同胞的需要,更勝於觀眾所給我的掌聲。我要為那些我曾經忽略的弱勢,用心地做些他們真正需要的事!故此,我藉著我第二次獲得電影金馬獎的機會,就對社會宣佈:今後,每年我要以八個月時間投身公益、服務社會。以四個月時間拍兩部電影(當時我所遭遇之困難絕非外界所能解),心中祇抱一個信念,在上帝的愛裡沒有懼怕!
從民國七十三年(1984)起,每年的「宇宙光送炭」活動,如眾所週知的是,與「董氏基金會」創辦人嚴道先生共同推動,協助劉民和牧師建立台灣第一個「晨曦會戒毒村」。
我也邀請我的各界友人發起捐血運動「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像張小燕、蔡琴、陶大偉、虞戡平導演、奧美廣告的創意總監王念慈、還有丁松筠丁神父。
先後與陳淑麗及當時的臺北市市長吳伯雄先生,都成為「董氏基金會」的終身義工,協助嚴道先生,發行「拒菸身分證」,推動「我X歲,我不吸菸」、「人人有權拒吸二手菸」運動;亦積極推動「尊重生命、器官捐贈」,協助創立「器官捐贈協會」;配合赴各公私營團體及學校宣導公益。這是我學習公益的開始。
六年後,有感於個人早已「心在公益」,不再戀棧於演藝事業。在下定決心並取得家人諒解後,於1989年8月22日藉「董氏基金會」召開「只見公益,不見孫越」記者會,宣告結束40年的演藝生涯,專心投注公益。
也曾協助李國鼎先生推動由第六倫而延伸之「群我倫理」運動,並商請台灣電視公司免費支持每晚以一分鐘時間主講「群我倫理」之重要。
多年來跟隨「世界展望會-飢餓30」至各受助國探詢及關懷,再將我國之愛心物資送給受助國,發揮我台灣同胞的人溺己溺、愛心無國界的精神。 亦曾協助發起成立「中華民國社會聯合勸募協會」。
近二十年來的重點工作是每週隨基督教「更生團契」至全國(含金馬外島)監獄、看守所去從事教化工作。
因聽了台灣趙可式博士的一場「臨終關懷」演講,讓我重新思考每個人在生命結束前的需要,之後我讀了國內外一些這方面專家的書籍,讓我在每次的演講中都會從「死亡」談到生命關懷,後來我為【安寧照顧基金會】拍了『人生四季』、『人生賞味期』等教學影片。我在醫院腫瘤病房及愛滋病房做關懷爲那些病患及他們的家屬禱告,也是我能儘的一份心力。我常常應邀到軍中激勵士氣,是因為我是一名大家熟悉的公益推動人,一名老兵,我告訴大家尊重生命,不是我們怕死,而是讓自己的生命能活出他的意義來。
同時對「台灣的老人關懷」也是這些年我與大好工作室王念慈一直想做的一件事,經由「台北富邦銀行基金會」贊助,公共電視播出了13集【銀髮熟年】這個節目。提醒可以藉著這些銀髮族的前輩,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及腳步。
我是一個吸菸的人,終於在拍【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時想到「我抽菸對人家有害」這個問題,而戒了37年的菸。
去年2007一月董氏基金會邀請了楊泮池教授、長庚醫院蔡熒煌副院長,我現身見證,長期吸菸會罹患「慢性肺阻塞」,而發現自己竟是94歲的肺功能,同時也提早發現罹患了「肺腺癌」由李元麒教授開刀拿掉右上肺。
手術後的病床上讓我想到生命是有時限的,若自己的體力所及,我想持續地推動公益,所以出院休養三個月後,馬上加入董氏基金會行列持續呼籲盡快通過菸害防制修法及「戒菸及早、生命美好」的宣導。 目前我仍以敬天、愛人、惜物及愛己四個面向推動【尊重生命】,並繼續的在基督教救助協會做【1919】募款,幫助急難家庭的救助宣導。
這一生令我敬佩的人太多了,從各鄉鎮,縣市,我看到了台灣同胞的愛心。從台灣的921大地震到今年大四川的地震,她們發揮了人溺己溺的無私精神,這些同胞不分宗教,不分色彩,更不分貧富,從企業到貧病的升斗小民,還有那在各個縣市「榮民之家」的老兵,我的那些老戰友們,他們的愛心決不落於任何人之後這是台灣的精神。
就一個19年次1930出生的老人而言,我能儘心所做的其實有限,所能學習的榜樣卻真的很多。像談「品格教育」的黃崑巖教授、還有罹患了癌症還要為醫師、病患及家屬寫四本書的成大教授趙可式博士及天主教的單國璽樞機主教,醫師告訴單樞機罹患了癌症,到了末期,只剩半年的生命,而他竟能不顧自己的健康,跑到各地去做【生命告別演講】。他比醫師預估的生存時間,活的多了許多倍,而且現在還在持續的工作。
他們之所以成為我的學習榜樣是因為他們懂得愛人、愛己,他們真地活出生命的色彩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