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修定準則-慢性支管炎 病況改分4級
|
分類:認識菸品
|
jack(kjhsuch) | 2011/12/7 下午 10:17:22
|
 新修定準則-慢性支管炎 病況改分4級[ 2011-12-07 中國時報 李盛雯/台北報導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漸進式、持續性呼吸道發炎疾病,俗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據調查,國內40歲以上成人約16%罹患,若包括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已擠進十大死因,但國人對此病的認知卻遠不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高雄榮總胸腔內科主任賴瑞生表示,COPD大多由抽菸引起,成人約35歲起肺功能(一秒量)每年以20~25毫升速度下降,但吸菸者肺功能會以數倍速率下降。其他因素如空氣汙染、生物燃料、職業粉塵等也都可能引起呼吸道長期發炎、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也易有其它合併症如冠心病、骨質疏鬆症、肌肉耗損或憂鬱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已由不可逆的疾病觀念改為可預防且可治療,賴瑞生說明,臨床診治多以2001/2006年發表的GOLD準則為參考,原以肺功能做為分級標準,因無法反應實際病況,今年11月上海APSR會議發表了新修訂準則,以肺功能再加上症狀評分、急性惡化頻率三者綜合評估,分A、B、C、D四級,在C與D級患者急性惡化風險增加,此分類更能客觀評估疾病嚴重度與用藥選擇。
 戒菸是最有效的方法,藥物治療可緩解症狀、增加運動耐受性、改善生活品質,減緩肺功能下降速度與降低急性惡化風險。輕中度嚴重患者多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緩解支
氣管收縮與支持呼吸道張力,治療指引建議高風險患者可加上吸入性類固醇合併使用。目前改良型噴霧式支氣管擴張劑,操作簡單,可提升患者藥物適應性。
由於初期肺功能已下降卻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易被忽略,賴瑞生提醒年滿40歲並有抽菸史之民眾應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效果較好;若發展至晚期,可能連洗澡等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
|
|
回應 (0) | 人氣 (3868) | 推薦 (2427) | 轉寄 (0)
|
|
|
好恐怖~~...←
上一篇
|
下一篇
→感恩ㄚ~~...
|
到第頁
|
|
|
回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