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糖尿病新趨勢 不再榨乾胰島素 (林主任耶)
|
分類:保健
|
jack(kjhsuch) | 2010/11/6 下午 05:13:20
|
治糖尿病新趨勢 不再榨乾胰島素 2010/11/05 【元氣周報/記者/陳宏瑞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興中表示,糖尿病可分為「第一型糖尿病」(以往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及「第二型糖尿病」(以往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95%以上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
超過一半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是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的,第一型糖尿病患多會在幼年或20歲以前發病,患者大多因為無法分泌胰島素,所以只能依賴注射胰島素來達到生理正常代謝的維持。第二型糖尿病多在40歲以後或中晚年發病,除了遺傳基因外,肥胖、飲食、壓力、缺少運動、生活習慣等,都與發病與否及時間點有關。
以往控制血糖 促進胰島素分泌
林興中說,糖尿病本身會造成血管性、神經性和足部性的併發症。其中微血管的併發症,會導致末期腎臟疾病和視力逐漸地喪失,並且約60%到70%的患者會具有神經病變。而糖尿病也是造成非外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這些患者其本身罹患心臟血管、腦血管、周邊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了2到5倍。
至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以往都是採取「按部就班」的方式,也就是慢慢的調整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的種類及劑量,以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這些口服抗糖尿病藥物作用之機轉包括:促進病患本身胰島素的繼續分泌、促進胰島素的敏感度、減少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之分解吸收等。
全方位新療法 也預防併發症
但最新的糖尿病治療趨勢,則不再希望「把病患的胰島素榨乾」,而是依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學來治療。例如有些嚴重的病患一開始就可以使用二或三種抗糖尿病藥物,來全方位的治療,以預防將來併發症的發生。
林興中同時指出,第一種藥物是雙胍類(Biguanides,BG),主要是減少肝臟葡萄糖生成及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第二種是Thiazolidinediones(TZD)類降血糖藥物,主要是加強胰島素的周邊及肝內作用而防止血糖的上升;第三種則是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是由小腸的L細胞所產生,它可以促進餐後胰島素的分泌、抑制昇糖素的上升、並能抑制食欲及延遲胃的排空時間。
未來一周一針 為病患省麻煩
首個合成的GLP-1類似物,2005年已通過美國FDA核准上市,除可降血糖外,體重也可降低,但因為每天需要注射兩次,較不方便,未來有可能一周只要打一針,如此一來,病患將可省去很多麻煩,也可更有效控制血糖。
|
|
|
回應 (0) | 人氣 (5798) | 推薦 (3951) | 轉寄 (0)
|
|
|
20101...←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
|
到第頁
|
|
|
回應
|
|
|